为了积极推进我校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在学生即将返校之际,更好地帮助教师有效衔接线上线下教学,我校教师发展中心在教务处的指导下,于5月14日下午特邀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未来学校实验室副主任曹培杰博士作主题为“混合式教学的实践方略”线上培训。培训通知一经发出,老师们就踊跃报名。本次培训采用腾讯会议和超星直播平台同步进行,直播当日我校教师在线人数达400多人。
直播开始曹培杰博士首先向大家提出一个问题:后疫情时代,教育怎么变?他认为,随着学校陆续开学复课,在恢复教学秩序的同时也面临挑战:如何做好线上线下教学的有效衔接?如何建立与疫情防控常态化相适应的教学机制?混合式教学成为教育政策的重点关注,这也是化危为机逆势而上,推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契机。
曹博士认为,在复课之初“摸底调查”是非常有必要的,主要是为了了解最近几个月教师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线上教学,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掌握的怎么样?目标达到了吗?期间他演示了UMU 互动学习平台的操作方法,前期调查可以使用 UMU、雨课堂、问卷星等多种免费软件。他强调摸底调查的目的不是考试,而是通过摸底来确定教学起点。
第二个方面是资源的积累,累积数字化的资源是非常重要的。建设体系化的数字教育资源,是学生开展线上自主学习的前提。数字资源开发至少包括微课、专题资源包和导学案。1、是微课,聚焦某一知识点进行精细化设计,帮助学生实现随时随地学习。微课的特点是“小而精”,不是“大包大揽”地提供一节课的内容讲解。2、是专题资源包,围绕某个教学主题,提供配套学习资源,包括教学案例、背景资料、参考素材、反馈练习、拓展材料等。3、是导学案,围绕教材和数字资源,精心设计学习路径,注重思维和学法引导,以递进式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第三个方面是大概念教学,大概念教学就是以核心概念为切入点进行单元任务设计,打破按教材章节进行教学的陈规,突出学科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知识网络。这种基本结构就是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之间的联系。学生掌握了基本概念和原理,就可以将其作为认识其他问题的工具,从而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第四个方面,是分层次教学,教师可以根据学情分析,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开展“线下异质分组”和“线上同质分组”,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当然,学生的层次划分不能仅仅依靠学习成绩,要综合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风格和能力水平,注重非智力因素对小组合作的影响。层次划分不是固定的,而是动态发展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阶段性调整。
培训接近尾声,教发中心付丽萍老师对曹博士的精彩分享表示感谢,并邀请参会老师与曹博士进行交流互动。期间多位老师提出自己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惑之处,曹博士一一进行解答,线上气氛热烈。
本次培训是在复课前的关键时期,曹博士通过几个具体的实践技巧,详细为老师们解读了复课之后混合式课程应该如何做,为我校教师接下来的工作提供了可操作性极强的方法论。
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老师们在教学任务繁重的阶段仍然积极参与到线上培训活动中来,大家表示,修炼好混合式金课的“内功”才能够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更好的提升教学质量,为我校教学改革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